工具组套400年老字号张小泉IPO年销2700万把剪刀收入48亿利润7千万!
时间: 2023-12-23 03:20:27 | 作者: 工具组套
7月7日,深交所创业板受理了剪刀老字号品牌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小泉股份”)的上市申请,本次ipo张小泉股份拟发行不超过 3,900.00 万股,占这次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 25%,募集资金45,531.71万元,用于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造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方面,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刀剪行业,自古就有南有张小泉,中有曹正兴(1840年),北有王麻子(1651)的说法。“张小泉”在明崇祯元年(1628年)创立,迄今快400余年,算是剪刀的鼻祖。400多年来,王麻子发展坎坷,而张小泉却顽强地生存下来,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中华老字号刀剪品牌。
2006年,“张小泉”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其产品标识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我国刀剪行业驰名商标、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100强。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正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 1966 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赞美诗词。
张小泉父亲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练就了制剪的好手艺。张小泉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他还创新改良了剪刀的工艺,创制出了“嵌钢”制剪的新工艺,他打磨的剪刀,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刀口锋利、开闭自如,备受市场欢迎。
相传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在下江南体察民情时,途径杭州,一日在张小泉剪刀店躲雨,顺手买了一把“张小泉”的剪刀带回宫中,随后十分喜爱,还将其作为宫内用剪。从此,张小泉剪刀名声大作。
宣统元年( 1909 年)张小泉剪刀传至后人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门市平均每月销售大小各种剪刀计一万余把。1917年,张祖盈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
抗日战争时期,张小泉一度受到重创,濒临破产。解放后,政府把剪刀工人组织起来,建立了张小泉剪刀厂。如今的张小泉股份经过两次改制,实际是民营资本控股,张小泉的实际控制人为张国标、张樟生、张新程,这次发行前,三人共持有公司71.83%的股份,除此之外,背后的另外的股东还包括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1.71%)、杭实集团(3.42%%%)、均瑶集团(1.71%)、万丰锦源(1.71%)等知名江浙投资机构及投资人。
随着工业现代化发展,张小泉股份的生产经营也开始和现代工业接轨。上世纪 50 年代,张小泉传统剪刀是制剪工人经过72道工序打造的,小小的剪刀承载着两大精湛的技艺:一是镶钢锻打技艺,二是剪刀表面栩栩如生的手工刻花技艺,如今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也是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而如今,众多制剪工人年事已高,张小泉剪刀90% 以上的生产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工序最少的只需 9 道。品牌运营也朝着多元化的思路在进行,除了传统的刀剪产品外,还发展出了炊具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使之成为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业。
中国耳熟能详的“中华老字号”有上万家之多,但在上百年、甚至更加久远的历史的浪潮中成功保留下来的只有十分之一,而且大多数老字号普遍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数据显示,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1100余家,有一定规模、效益相对较好的占20%—30%,多数经营情况欠佳。
老字号要想在这个时代生存,必须掌握这个时代的营销法则。在当前电商普及化、直播平台兴起、线上线下融合的大背景下,经营销售的方式也与过去不一样,张小泉股份也开始积极拥抱C2M营销新形势,不断尝试销售新模式及新业态。它建立了自身的融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做推广宣传,与知名网红直播平台合作,并有计划地开设线下门店。
张小泉股份销售模式最重要的包含经销、直销、代销等模式,在产品营销售卖方面布局了连锁超市、门店、电商等多种终端业态。根据各销售经营渠道的特性,张小泉股份对品牌做了清晰的定位:线下直营门店主营中高端产品;电商和超市渠道销售高性价比产品;其他销售经营渠道则主推大众化的消费产品。
目前,张小泉股份的电商渠道已遍布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主流平台,报告期内公司线
刀剪制造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在国内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行业基础,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国产高端产品不足的问题,高端市场几乎被进口品牌所占据。
以德国双立人为例,仅仅一把小小的剪刀便可以卖上百元,一套刀具组合可卖上千甚至上万元,而从价格来看,我国刀剪制品价格就低廉得多。2019 年度,张小泉股份销售的剪具(剪刀)数量为27,061,361把,刀具5,099,351套,刀剪组合1,781,185套,2017 年度至 2019 年度,张小泉股份基本的产品平均单价分别为 12.99 元、11.81 元及12.55 元。
张小泉股份作为老字号剪刀这样一个活了近400年的品牌,尽管知名度不弱,且保持着一年几千万把剪刀的销量,但是产品的单价仍旧相对较低。
事实上,公开资料显示,张小泉股份也曾多次探索打开高端市场。上世纪90年代,张小泉开始采用新工艺研制陶瓷刀,陶瓷刀以用于打造人造钻石的氧化锆为主原料,因而陶瓷刀耐磨且锋利度是钢刀的十倍以上,但当时国人对陶瓷刀这种新事物还不能引起太大的兴趣。2009年,张小泉公司觉得时机成熟,又重新开始研制,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陶瓷刀,这批陶瓷刀纯氧化锆密度在6.0左右,已经接近最高密度6.05,与张小泉硬度指标和韧性指标接近的日本品牌京瓷陶瓷刀市场售价高达上千元,张小泉陶瓷刀以其三分之一的价格定价之后,开始铺货销售,但市场反响一般。
事实上,我国的刀剪企业的磨削精度早已达到较高水准,加工精度可以和德国“双立人”等世界知名品牌的刀剪产品媲美,但是物美价廉的产品在国内市场销量不佳,除了品牌知名度的和工匠精神的差距外,还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人们对国货新产品的信心不足。
如今年轻一代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本身的实质、工艺用料、使用效果,不再盲目追求国际大牌,对于平替产品的关注度也更高,这可能是老字号面临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