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取暖器
取暖器【48812】离别家园五十载回乡过“头年”退休老夫妻重修农家院成“新乡民”

时间: 2024-06-07 15:47:03 |   作者: 取暖器

  岁除这天,70岁的袁光武、吴祖清配偶清晨5时许就起床为团圆饭繁忙。这是脱离家园50年后,这对配偶第一次在老家新年。龙年正月初二,也是这对老夫妻的金婚。这个新年,乡情、亲情、爱情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交错,年月流通数十年,于他们来说,含义特殊。

  2月9日,随州随县唐县镇桃园村三组小广场边,一座白墙红瓦的小院5时许就亮起了灯火。厨房里“叮叮当当”的碗盆磕碰声、“咚咚哐哐”的剁肉切菜声、“嗤嗤唏唏”的蒸菜上气声交错,老两口不时相互指挥着责备着,然后将一碗碗饭菜端上桌。

  “1974年从这里外嫁后,再没在老家过过一个新年。”吴祖清告知极目新闻记者,她是桃园村本地人,50年前和邻镇的袁光武成婚,随后跟着去了十堰日子。袁光武在二汽某工厂作业,刚到十堰时吴祖清没有作业,要养活老母亲和两个子女,两夫妻只得没日没夜地找机会挣钱。

  吴祖清熟练地包着饺子,她回想,到十堰后,她测验各种挣钱的路子。夏天卖冰棍,卖100根挣1角5分钱;扛水泥搬石头打零工,辛苦一天只挣6分钱。最终一个老乡给他们出主意,借钱买台轧面机轧面条,所以,两人咬牙找亲朋借了80元“巨款”买了一台轧面机轧面条、饺子皮。

  机器买回来,为了赶快回本挣钱,吴祖清没日没夜地干,袁光武上了夜班后就帮着换手。因为速度快、面条轧得好,周边居民都来照料他们的生意。“那时分过新年时是最忙的,他人需求大,咱们就清晨五六点自己早早弄点饭菜算是新年。随后就给客户预备新年的面条和饺子皮,一直到大年三十晚上他人连续放鞭炮吃团圆饭才停下。”

  从随州到十堰,两口子从平房搬进了单位分配的高楼,吴祖清也作为员工家族进了二汽另一家工厂。日子渐渐的变好,却没能再回老家过一个新年。“从十堰回随县,前期交通不便,新年要回一趟老家本钱也不低。”袁光武弥补道,他的爸爸妈妈已仙逝,一年又一年,亲属间走动渐渐的变少,尤其是2013年左右,跟着吴祖清的母亲逝世,故土好像成了悠远的回想。

  城里有房不如村庄有院,朋友再多不如一脉血亲。2023年头,早已退休的白叟发现,桃园村里家家通水泥路,路灯、健身设备一应俱全,休闲广场热闹特殊,并且房前屋后洁净美丽,遂萌生了回老家日子的主意。

  所以,他们租下桃园村一座小院开端装饰。他们在宅院里铺上草坪,垫上青石踏板,安上弧形花架,种上紫藤,沿院墙种上一圈月季花,还装上秋千。还在老家的亲朋都热心肠跑过来帮助,夏天的时分送蔬菜,冬季的时分给他们的取暖房送柴火,让他们倍感温暖。

  他们在门口种下一大片格桑花,引来不少人来打卡。喜好跳广场舞的吴祖清,在装饰之余还和村里的留守妇女们交上了朋友,教她们打莲响。

  岁除这天,正午的团圆饭桌上,除了从武汉回来的儿子媳妇一家、从十堰回来的女儿女婿一家三口,还请来了同村的两个舅舅们,一桌子十几个人围得满满当当,地道的随州三鲜、泡泡青、春卷等美食逐个端上,热火朝天中欢声笑语溢满这座农家小院。

  “考虑到村庄医疗条件差,休闲活动不方便,本来我并不赞同回村,现在看来回村是正确的挑选。”袁光武说,上一年12月他患上伤风,走几步路到村卫生室,仅花三四十元就看好了病。村委会还设有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平常也有得玩。家里有事,乡亲们、亲属们都来帮助,正月初一村里承继老传统,知道不知道的人都上门来道声“新年好”。前半辈子为了日子为家庭打拼,后半辈子为自己长住下来,“没想到最初为愿望、为爱情动身的当地又成了咱们心灵的归宿。”他说。

  桃园村委会值勤干部李仙芝介绍,该村地处唐县镇东部,汉丹铁路、316国道穿境而过,由刘台村、草庙村、龙口村兼并“结义”而成的桃园村有860户3200多人口。该村作为随州市委宣传部驻点村,全方面推动村庄复兴,补“硬件”升“软件”,人居环境家喻户晓,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先后取得“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环境整治示范村”“湖北省文明村”等荣誉。近年来,许多外出打拼的乡贤、在外日子的城里退休老乡等集体纷繁返乡,成为村里的“新乡民”。